時間:2022年04月28日
這兩年多以來,在COVID全球影響下,貨運需求極大的改變了跨太平洋航運格局。Alphaliner的新數據凸顯了過去兩年亞美貿易通道發生了多大變化。
現在,全球集裝箱運輸能力比疫情爆發前變化巨大,運力不斷上升,亞洲-東海岸航線的新增航運服務數量多于亞洲-西海岸航線。
運營商競爭加劇,整體參與者更多,全球三大聯盟控制的份額較低。跨太平洋班輪排行榜發生了變化,因為COVID影響之下的需求趨勢刺激了新的部署策略。
Alphaliner的數據顯示,按運力計算,跨太平洋航線排名前五的班輪是馬士基、達飛輪船、地中海航運、中遠和ONE。
早在2020年年中,隨著美國擺脫最初的COVID封鎖,中遠集團是迄今為止跨太平洋地區的領導者。馬士基當時排在第四位,運力比中遠少近30%。MSC是當今跨太平洋地區排名第三的船公司,兩年前排名第六。“MSC和馬士基是迄今為止該行業增長最快的承運人,”Alphaliner說。
據計算,跨太平洋總運力同比增長24%,目前包括702艘集裝箱船,總運力為575萬個20英尺當量單位。這一年增長率反映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間24.7%的增長。
Alphaliner的數據證實了其他機構報告的海岸轉換。亞洲-東海岸運力較去年4月增長28.1%,超過亞洲-西海岸20.5%的增幅。
聯盟的跨太平洋市場份額下降
今年,集裝箱航運反壟斷保護的整體政治關注度提高了,特別是聯盟的作用(盡管聯盟的各個承運人成員單獨定價)。
Alphaliner的數據顯示,聯盟在跨太平洋航運總量中的份額實際上正在下降——這一趨勢在國會聽證會上應該對海運承運人有利。
2020年年中,2M(馬士基、MSC)、海洋聯盟(中遠、達飛、長榮、東方海外)和 THE聯盟(赫伯羅特、ONE、陽明、HMM)三大聯盟控制了89%的跨太線運力。海洋聯盟占39%,THE Alliance占30%,2M占20%。
根據Alphaliner的數據,去年這個時候,聯盟的份額已經小幅下降到82.2%。從那以后,他們的份額已經下降到67.7%。
聯盟仍在名義上增加跨太平洋運力,但速度比整體市場要溫和,導致它們的份額下降。
馬士基和MSC正專注于發展其2M聯盟結構未涵蓋的跨太平洋運力,“啟動了許多獨立的環路,這些環路仍在其2M協議的范圍之外,”Alphaliner說。
與此同時,非聯盟承運人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包括進入亞洲-東海岸貿易的萬海,以及亞洲-西海岸新來者如CU Lines、BAL和Transfar。
2022年運價有望達到2021年最高水平
COVID對跨太平洋貨運定價的變革性影響尚未結束。就運費定價而言,今年仍有望達到 2021年的最高水平。
馬士基跨太平洋市場份額的上升意味著長期合同的增加,而不是針對美國大型貨運公司的現貨交易。馬士基一直是最激進的合同支持者——包括多年期合同——以犧牲現貨業務為代價。
市場普遍預計,2022年亞美年度合同費率將遠高于2021年。Xeneta的美國進口指數截至上月同比上漲99%。Restoration Hardware(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RH)首席執行官加里弗里德曼在他最新的季度電話會議上表示,RH2022年的合同費率上升幅度甚至超過了去年。去年,他的公司的合同費率翻了一番。
在現貨市場,一些指數顯示價格有所放緩,但仍遠高于去年的水平,遠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德魯里上周對上海-洛杉磯的估價為每40英尺當量單位8,782美元(不包括保費),這是自2021年7月初以來的最低水平,比去年底的費率下降了14%。這對托運人來說是個好消息。壞消息是,這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2%,是疫情前水平的三倍。
要使2022年全年的跨太平洋運費與2021年全年相比下降,即期運費將不得不很快跌至當前水平的一半以下,并在今年剩余時間內繼續嚴重低迷。現貨跌幅必須足夠大,才能抵消馬士基等領先船公司已經協商的更高合同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