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01月29日
北歐的集裝箱樞紐港口正在為1月份來自亞洲的疲軟進口量持續全年做好準備。
●購物狂潮結束
哥德堡港務局首席執行官Elvir Dzanic表示:“我們的進口客戶發出的信號很明確——大型購物狂潮已經結束。服裝、家用電子產品等消費品是我們看到進口量總體下降的領域。”
他補充說:“我們在2022年底看到了明確的跡象,而2023年的初步趨勢表明進一步下降,因為產品所有者的倉庫已滿,而且需求下降,導致運輸需求減少。”
哥德堡碼頭的2022全年集裝箱吞吐量比2021年增長7%,達到885,000teu,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長8%,達到230,000teu。
但在最后一個時期的飆升之后似乎可能會出現一些疲軟的季度,因為由于需求非常疲軟,海運承運人不得不取消大部分從亞洲到北歐的計劃航行。
漢堡港營銷首席執行官Axel Mattern表示,他預計今年漢堡集裝箱碼頭的進口量不會回升。
事實上,Mattern說,該港口預計今年“貨物處理量將大幅下降”。
由于掛靠減少,北歐所有集裝箱港口的吞吐量都在下降,這使得船舶等待時間幾乎為零。一位港口高管上周表示 ,現在惡劣的天氣是造成船舶工作延誤的唯一原因。
他補充說:“我們現在又開始吊起起重機,等待船只抵達。”
●4-8周航行取消情況
在主要航線中:跨太平洋、跨大西洋和亞洲-北歐和地中海,在第4周(1月23日至28日)和第8周(2月20日至26日)之間宣布取消171次航行,總共有695次定期航行,代表25%的取消率。 在此期間,69%的停航將發生在跨太平洋東行,25%發生在亞洲-北歐和地中海,6%發生在跨大西洋西行貿易。
在接下來的五周內,THE Alliance宣布取消60次,其次是Ocean Alliance和2M,分別取消49次和20次。同期,非聯盟航線實施了42次停航。自開始跟蹤取消的航行以來,記錄了跨太平洋EB和亞洲-北歐和地中海航線的最高取消率,平均為31%,而2022年為23%,2021年為16%。
●可控&正常化
赫伯羅特最新的北歐港口運營報告稱,其在安特衛普和鹿特丹的碼頭運營正常,堆場利用率處于“可控水平”。在德國,它表示其在Burchardkai的設施表現在“良好的運營水平”,盡管空集裝箱堆處于高水平。
馬士基上周還在其月度市場報告中表示,其“在歐洲的主要門戶和樞紐港運營已經正常化”。
它補充說:“預計高庫存水平和GDP增長乏力的可能性很大,將繼續對今年的需求產生負面影響。通脹壓力、收入下降以及影響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其他因素是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缺乏興趣的原因。”
與此同時,港口將急于從航運公司客戶那里獲得關于停航和換班的盡早溝通,他們經常抱怨缺乏這些信息,延遲或相互矛盾的建議會影響碼頭勞動力和資源的轉發計劃。
●且走且努力
據Drewry報告稱,農歷新年前的貨運高峰未達歷史水平,預計今年市場將出現運力過剩,船公司或將繼續取消更多航行。
業內一部分較為消極的觀點稱,像前幾年船公司的爆發式增長可能很快就要過去了,在2022年一些航線運價已經回落到疫情爆發之前的水平,并且后續全球海運費也在延續這種跌勢。亞歐 航線前景“嚴峻”,行業多年來未曾有過這么低迷的狀態。以往在農歷新年前肯定會出現需求小高峰,然而今年市場卻不樂觀。
總體而言,2023年海運市場勢必迎接運費、運量、需求等諸多變量,“極具挑戰性”的2023年,各方應做好準備!